格列佛游記一到四章讀書筆記

| 秋騰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格列佛游記一到四章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格列佛游記一到四章讀書筆記

格列佛游記一到四章讀書筆記精選篇1

相信大家一定沒有遇到過像《格列佛游記》里面的主角格列佛一樣遇到這么曲折又離奇的境遇。在這個故事里,格列佛靠著自己的沉著、勇敢和智慧解決了在小人國和大人國里遇到的種種困難,由此我想到了我親身經(jīng)歷過的一件事。

一天,我去學(xué)習(xí)騎自行車。當(dāng)我第一次坐上自行車時,“啪”的一聲脆響,我重重地摔了下去,后來又試了幾次,不但沒成功,反而弄得渾身青一塊、紫一塊的,為什么會這樣呢?算了,不學(xué)了。這時格列佛跑好像跑過來對我說:這么小的困難就怕了?我在小人國里遇到了生命危險都沒有輕言放棄。于是我又站起來,扶起自行車,認(rèn)真想了想爸爸的話:雙手緊握車把手,并用力撐住,眼睛平視前方。我再一次騎上了自行車,成功了!看來,做任何事只要有了格列佛的沉著、勇敢、智慧,一定會成功的。

書中寫到,格列佛在小人國里,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具,被他們玩得暈頭轉(zhuǎn)向,并與碩大的蒼蠅和蜂展開斗爭,但他始終沒有屈服,而是勇敢、自信地生活著。這時我眼前浮現(xiàn)了這樣一個畫面:在一場泥石流中,一個小女孩全身被泥石流淹沒,只留下頭露在外面,但她沒有驚恐地進行無謂地掙扎,因為她知道越掙扎可能會陷地越深,所以她一直靜靜地等待救援。

當(dāng)救援隊來救她時,她沒有哭泣,而是給救援的叔叔一個燦爛的微笑,在漫長的救援工作中,她一直保持著微笑。這種微笑不但給了她自己信心,也給了救援隊叔叔信心,雖然至到最后,救援隊的叔叔未能救出她,但她的微笑卻一直留在了人們的心中。現(xiàn)在想起來,如果換成是我在那樣的危險環(huán)境中,我是不是也會像這個小女孩一樣有著格列佛的勇敢、自信呢?

英國作家尤安艾肯曾說過:“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所以我還會繼續(xù)閱讀這本書,想必一定還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悟。

格列佛游記一到四章讀書筆記精選篇2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yǎng)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發(fā)表于1726年,被當(dāng)作是兒童文學(xué)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dāng)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y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并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之后,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那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骃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里,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著讀著,我仿佛隨著格列佛一齊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個性的要數(shù)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cè),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里的侍從務(wù)必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一樣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nèi)心冒險的沖動。作為一名醫(y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huán)游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后,越發(fā)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游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樂趣。

格列佛游記一到四章讀書筆記精選篇3

《格列佛游記》是由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所寫。

《格列佛游記》共分四部。第一部“小人國”頗具童話色彩,實際是作者所處時代的英國的一個精縮版。小人國的兩黨以鞋跟高矮為區(qū)分標(biāo)志,這里影射的是當(dāng)年英國的脫離當(dāng)和輝格黨兩黨政治;而吃雞蛋是是從大頭敲開還是從小頭敲開,則指的是天主教與新教之間關(guān)于教會儀式的無稽之爭。為了這一區(qū)區(qū)爭端,竟導(dǎo)致了小人國的內(nèi)戰(zhàn),甚至殃及鄰國。作者在小說中主要運用的諷刺和數(shù)字對比的修辭手法,在這部分取得了良好的表達效果,尤其是作者筆下的小人國就是明顯的影射的英國。

第二部分“大人國”進一步增加了童話色彩。主人公在這里似乎找到了一個雖然體格龐大但卻心地善良和思想高尚的圣賢之君,并借他之嘴批評英國的政治和法律弊端和表明他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良心。不過,這只是作者的一種烏托邦式幻想。

第三部“飛鳥國”。它比其余三部更接近人類生活,作者枕邊污垢也就顯得更直接更具體,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不太容易被所有人容納。這部游記完全可以稱作科幻小說,尤其是對“飛鳥”的描寫,似乎還真有點科學(xué)根據(jù)。但作者對“科學(xué)家”的挖苦和侮辱可能有點太過分,他諷刺的雖然是偽科學(xué),但我們在發(fā)笑的同時應(yīng)當(dāng)知道作者是有思想局限性的。

第四部“智馬國”。初讀這一部游記很讓人感到別扭,活生生的一個人怎能跟馬說起話來,原來這是寓言。馬象征著作者心目中的“理性”和“美德”,人象征著作者筆伐的“野性”和“邪惡”。但是他們自己內(nèi)部仍保持著世襲等級制,對同類實行壓迫,最后甚至召開所謂的全國大會通過決議竟然將無限愛它們的主人公驅(qū)逐出境了,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故事從啟蒙主義總的目的出發(fā),維斯福特在《格列佛游記》中不僅接露和諷刺了統(tǒng)治集團的黑暗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同時還形象地描繪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這一啟蒙主義文學(xué)傾向也是符合歷史進步潮流的。

格列佛游記一到四章讀書筆記精選篇4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主人公格列佛周游列國:小人國、大人國、慧骃國、飛島國等等,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300字。

小人國,身高是我們的十二分之一,國王很惡毒,在那里有兩座小人島,每個島上都有一個國王,一個島上的國王想利用格列佛這個“巨人”占領(lǐng)另一個島,格列佛不想發(fā)起戰(zhàn)爭,國王就懷疑他,準(zhǔn)備害死他,但在最后,格列佛用一種奇特的方法離開那里,回到了英國。

巨人國,與小人國恰恰相反,身高是我們的十二倍。巨人國的國王,格列佛與他交談,想讓巨人國制作火藥,槍炮來鞏固國防,可是國王不同意,他不想發(fā)起戰(zhàn)爭,他寧愿失去半壁江山,也不愿涉足這種秘密,他要以理智和仁慈來治理國家。

巨人國,人大,但人好,就像官職小的人,人好,為人民做好事,這才叫做“大人”。

小人國,人小,但人壞,就像官職大的人,人壞,貪得無厭,那才叫做‘小人’。看了這本書,我深受啟發(fā),人要做個樸實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為社會服務(wù)的好人,正如臧克家先生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jié)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讀后感《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300字》。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是“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xiàn)實是統(tǒng)一的。我愿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格列佛游記一到四章讀書筆記精選篇5

暑假,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但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拜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jié)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骃國。在慧骃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骃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chǎn)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骃國,慧骃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xiàn)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fā)生,同時對于慧因國我又有一個疑問,如果它真的是一個完美的民族的話,那應(yīng)該就是人人充滿了愛,人人平等,但慧骃間有主仆之分,有尊卑之別,這就說明它并不完美。作者的“理想國”根本就不完美,所留給我們的也僅僅是一個美好的憧憬?!叭酥?,性本善”。這是一條真理,一切的罪惡都是在后天養(yǎng)成的,世上沒有絕對公平,光明與黑暗、善與惡都是并存的。作者最后要留在慧骃這個馬的國度,其實是一種逃避,一種對真理的逃避。既然他向往理性,向往真理,那么書末的逃避就相當(dāng)矛盾了。教化及愛的力量可以改變?nèi)魏稳耍绻怀晒Σ贿^是沒有真正觸及到根本原因而已。

未來文明的發(fā)展道路漫長而艱辛。而本書作者心中的陰謀、罪惡,一切的負(fù)面情況也都是阻擋不了人類前進的腳步的!

3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