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品,被認為是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一。小說以歷史事件為背景,在武器的鐵蹄下,人民遭受了極大的痛苦和磨難,表現了對戰(zhàn)爭和殘酷的譴責,并對軍國主義進行了批判。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一位舉世聞名的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一部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這本書是圍繞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華西里四大貴族的家庭生活展開的。記載了1805年至1820年拿破侖統治的法國與亞歷山大統治下的俄國之間發(fā)生的戰(zhàn)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取得的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
書中刻畫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性格內向、意志堅定的安德烈,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的彼埃爾,缺少實際活動的能力,側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們在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爭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并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其中,有兩個人物特別耐人尋味,他們的性格變化得非???。彼埃爾---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百萬富翁和社交界的寵兒。獲得遺產后的彼埃爾一開始貪圖享受,后來獻身于慈善事業(yè),最后又想當兵打仗。娜塔莎----羅斯托夫公爵的女兒,她起初喜歡保爾。康斯基的兒子——英勇善戰(zhàn)的安德烈,后來又愛上了阿那托里,最后又跟彼埃爾結婚。
《戰(zhàn)爭與和平》讓我第一次感悟到:生命是多么寶貴!和平是多么重要!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多么得幸福!
《戰(zhàn)爭與和平》這本書主要以抵抗拿破侖侵略的衛(wèi)國戰(zhàn)爭為中心,通過對幾個貴族家庭的詳細描寫,反映了從1805年到十二月黨人起義前夕這段歷史時期的俄國生活。
1805年,拿破侖集結軍隊繼續(xù)向西挺進。俄國受到了威脅,遂與奧地利簽訂盟約,共同抵抗法軍。 雖然到處都是人心惶惶,但人們的生活并沒有被打亂,貴族們依舊舉行盛大的舞會接待客人,依舊和朋友們聊天玩樂。在莫斯科,人們生活平靜,在另一邊庫圖佐夫卻在帶領軍隊抵抗法軍的入侵。皮埃爾的父親去世了,他從一無所有變成了俄國首富,姑娘們都對他另眼相看;安德烈公爵參軍了,公爵夫人為他生了一個胖小子,但公爵夫人死去了;尼古拉還一直在追求著索麗婭。沒過多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娜塔莎同時愛上了阿納托里。過了一段時間,戰(zhàn)爭打到莫斯科來了,人們紛紛離開,逃往別處。戰(zhàn)爭進行得很激烈,雙方傷亡慘重,安德烈也在戰(zhàn)役中犧牲。拿破侖似乎很有勝算。1812年,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俄軍勝利了。從那以后,生活恢復了平靜。娜塔莎與皮埃爾結婚生子,瑪麗亞和尼古拉也結婚了,人們都生活得很幸福。
從文章中我體會到衛(wèi)國戰(zhàn)爭中,俄羅斯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的力量。人民都愿意參軍為國犧牲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們不怕死亡,隨時隨地做好準備戰(zhàn)斗,只要國家用得上他們,他們哪怕是死也要完成任務。文章中許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軍官就擁有這種精神:樸實英勇、藐視死亡,他們都很有英雄氣慨。文章中的庫圖佐夫遇事沉著冷靜,腦子很靈活,每一步都思考得很詳細、很周到,是人民智慧的體現者。在戰(zhàn)爭中俄羅斯能以少勝多,他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小說中的三位貴族優(yōu)秀青年安德烈公爵、皮埃爾和尼古拉公爵,都曾英勇地投身到衛(wèi)國戰(zhàn)爭的最前線。安德烈公爵不僅是庫圖佐夫的好助手,還是人民心目中的勇士。他為國捐軀,人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F在人們的好日子都是用那些英勇獻身的勇士們的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他們?yōu)槲覀兯龅囊磺?,他們是多么的不容易?
在戰(zhàn)場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士兵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戰(zhàn)斗。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退縮,只想著怎樣才能勝利,才能讓子子孫孫們幸福地生活,他們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那些被法軍抓走的俘虜們,他們就算死也不屈服,也不出賣國家和人民,與膽小怕死、傲慢自負的拿破侖相比較,他們顯得多么偉大、多么高尚。雖然他們很平凡,但是他們所做出的是令人尊重、敬愛的事,我們要向他們致敬,也要向英勇的將軍、士兵、統帥等等一些人致敬,感謝他們所付出的一切!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步長篇巨著,它生動描寫了19世紀前十五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生活畫卷。
名著的主要內容是:在1820_年,法國和俄國之間的關系惡化,即將發(fā)生戰(zhàn)爭。然而在俄國上層社會,人們的生活依舊恬靜悠閑,社交舞會照常舉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決心干一番事業(yè),就提任庫圖佐夫將軍的副官,向前線出發(fā)去了,他期望這次戰(zhàn)爭能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奧斯特里,他參加聯軍與法軍的會戰(zhàn)并受傷。斯托夫伯爵家,他愛上了充滿青春活力的那塔。愛情使他振作起來重新投入生活和事業(yè)。俄法戰(zhàn)爭爆發(fā),安德烈奔赴沙場院,在波羅金塔會戰(zhàn)中受重傷。他忽然體會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過程。從那一刻開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靜地走到終點。
與安德烈的故事平行發(fā)展的另一主人公彼埃爾是個熱血沖動、善良真誠的年青人,憑著繼承一筆可觀的遺產,他成了上流社會矚目人物。勢利庫拉金公爵便把放蕩墮落的女兒愛倫嫁給了他。意志薄弱但又向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彼埃爾在荒淫的貴族群中屢次受挫。衛(wèi)戰(zhàn)爭中,彼埃爾組織民團并經受了戰(zhàn)火考驗。后被法軍逮捕。在戰(zhàn)俘營,士兵中的宿命論和不抗惡思想使他深受感動。在俄國人民打擊下,法軍潰敗。彼埃爾被游擊隊救出,返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后,他參加了十二月黨人的秘密組織,而娜塔莎則成為一個賢妻良母。
這部名著再現了當時史詩般壯闊的社會風貌。
手里拿著《戰(zhàn)爭與和平》的復印件,好像是在煙霧彌漫的時代。我過去一直崇敬拿破侖的勇氣和智慧,但我從未想過從他們國家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歷史會有如此大的不同。托爾斯泰以其深刻細致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壯麗而生動的歷史畫卷。我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個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和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給我印象最深。
安德烈以一個看似隨和、傲慢和冷漠的年輕公爵的形象出現。他厭倦了上流社會的虛偽和無聊,不想被這種生活束縛。所以他一心從軍,希望在戰(zhàn)場上建功立業(y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他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統治集團的虛偽和無能。當他九死一生回到家時,他看著妻子死于分娩。這一連串的打擊讓他氣餒,讓他感受到生命的虛無。他過去隱居在農村,想一個人呆著。在皮埃爾的熱情勸說下,他逐漸振作起來,在自己的領地上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決定“平靜而安全地度過余生”。直到遇到了美麗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麗和無憂無慮激起了安德烈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進入喧囂的彼得堡,加入了當時社會改革的熱潮。他贏得了娜塔莎的感情,但在他們訂婚后,娜塔莎的背叛讓安德烈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當戰(zhàn)爭再次開始時,安德烈受了重傷,在娜塔莎的照顧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尋找生命的益處和價值。在沉浮中,他苦苦思索,尋求一種超越世俗生活的價值。安德烈的思考也啟發(fā)我們的讀者思考:生活有什么好處?人應該如何生活?我想每個有自我意識的人之前應該都想過這個問題,很有可能他們也像安德烈一樣過了一關。
反反復復、時而興奮、時而落寞的痛苦的內心掙扎過程,甚至很可能到此刻都沒有找到能夠真正說服自己的明確答案。我想,這個我們苦苦追尋的、左右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哲學吧。每個人的人生哲學都不盡相同,然而每個人追求人生好處的過程卻頗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標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羅江畔嘆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直到此刻每個人都還是一出生就在不斷追尋,并且在這個追尋過程中成長、老去、直至死亡?;蛟S,生活的好處、生命的價值就在于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地追尋吧!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然而人類怎能停止思考呢?雖然奧斯特洛茨戰(zhàn)場上高遠的天空依然飄浮著寧靜、鎮(zhèn)定的白云,老榕樹依然歲歲枯榮,安德烈的心靈歷程卻不會停止。
列夫·托爾斯泰是公認的最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家,他的長篇巨著《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托爾斯泰文學藝術上的三個里程碑?!稇?zhàn)爭與和平》這部偉大作家的偉大作品,無疑是我們最該讀的那幾本書之一。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p>
《戰(zhàn)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羅斯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四大貴族在戰(zhàn)爭中仍然享受著和平和寧靜的生活,他們希望在戰(zhàn)爭中尋找機會建立自己的戰(zhàn)功,獲得榮耀,而底層的俄羅斯人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光是俄羅斯,即便是發(fā)動了戰(zhàn)爭的法國,受害的也是底層老百姓,托爾斯泰用戰(zhàn)爭與和平的不同生活狀態(tài)來表達在戰(zhàn)爭中遭受苦難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拿破侖他有卓越的政治才華和軍事才能,但他發(fā)動的戰(zhàn)爭也對人類帶來了災難,總之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身上,會體現出才華與罪惡。1805年,拿破侖發(fā)動了戰(zhàn)爭,俄羅斯也引燃了戰(zhàn)火,當戰(zhàn)爭來臨時,俄羅斯的`貴族與底層人民都奮起反抗,只不過大多數貴族是為了榮譽和戰(zhàn)功,老百姓則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戰(zhàn)后不管勝負如何,上層人士仍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跳著快樂的舞步。但是在這場衛(wèi)國戰(zhàn)爭中,俄羅斯貴族的青年們也有了不同的思想觀念,他們接觸了歐洲文明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思想正在發(fā)生改變。
在戰(zhàn)爭與和平的歷史背景中,俄羅斯還是一個奴隸制國家,當西方文明的資本主義滲透進來時,他們遭遇了沉重的打擊,一個大國仍然要被強大的小國沖擊和壓迫,當然這也給俄羅斯的社會進步帶來了契機。
全書通讀完畢,如內心中火星迸起而燃燒整片心靈,不光小說的流暢性與場景性充滿魅力,對于真善美的描寫,關于愛的波瀾,關于人們的愛國之情等等,生活、戰(zhàn)爭中的種種場景無不滲透每一篇節(jié),其對歷史觀的表達,歷史中人類的作用與歷史推力之間的關系蘊含著多層次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