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書筆記對于提高讀者的閱讀效果、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讀書筆記批注模板規(guī)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讀書筆記批注模板,供大家參考。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們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他創(chuàng)作的《水滸傳》則更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反映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熱情地歌頌了農(nóng)民的革命斗爭。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個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害民賊,同時也描述了一個個劫富擠貧、鋌而走險的好漢,他們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統(tǒng)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顯宦,下至惡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無法再生活下去,走投無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過閱讀《水滸傳》不僅讓我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本質(zhì)的了解,而且還讓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吳用、林沖、武松、魯智深……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jié)義至三國歸晉共經(jīng)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jù)(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jié)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后,東漢F的反擊,出現(xiàn)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quán)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zhàn)到少帝逃出京城,結(jié)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后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quán)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lián)軍伐董卓,雖然后來聯(lián)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呂布所殺后三個時期比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多個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屬諸葛亮,武屬關(guān)羽。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云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于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zhàn)百勝,決勝于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yè)。算得上模范軍師、模范丞相、優(yōu)秀相父與師爺!
至于關(guān)羽,則是忠、義、勇的象征。但缺點就是有些自負,此處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由于《三國演義》是戰(zhàn)爭小說,描寫戰(zhàn)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zhàn)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jié)去觀察,也可以理出一個結(jié)構(gòu)脈絡(luò)。鄭鐵生《三國演義藝術(shù)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jié)構(gòu),以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和彝陵之戰(zhàn)三大戰(zhàn)役為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zhàn)役,貫串了全書,形成一個戰(zhàn)爭系統(tǒng)。冒忻和葉胥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以赤壁之戰(zhàn)為例:從起因到結(jié)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蔣干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為組織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們?nèi)ヌ接懀撬艚o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在我讀過的書中,《苦兒流浪記》是我最喜歡書之一,起初,我并不太喜歡看這本書,但是不一會兒我就被書中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迷住了,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
故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雷米生活在巴伯漢媽媽的家里,巴伯漢媽媽對他很好。雷米八歲那年,他的爸爸因為受了傷不能去工作從巴黎回來了。雷米從父親口中得知自己是個養(yǎng)子,雷米傷心不已。由于家里沒錢,養(yǎng)父把他租給了流浪藝人維達理,跟著這個班子開始了流浪生涯。不久主人不幸入獄,他只好和四只動物艱難度日。在這期間,他遇見了母親和弟弟,卻并不知情。離開母親后,三只動物陸續(xù)慘遭不幸,主人也失去了性命。雷米被一位花匠收留后,花匠一家又遭遇天災,他只好再去流浪。他從礦難中幸存下來后又到了假父母手中……
我佩服雷米那種不怕挫折的精神和勇氣。讀完這本書后,我終于深刻的理解了“不見風雨怎能見彩虹”這句話的意思。
想想雷米,再想想自己,我很慚愧。有時我做作業(yè)時遇到了難題,沒怎么想就去問姐姐。經(jīng)姐姐講解后,才覺得那道題很簡單。比起雷米,我差遠了。
以后,我一定要學習雷米!
魯濱遜漂流記(英文原名:RobinsonCrusoe,,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于1720__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下面是一篇魯濱遜漂流記:
讀《魯濱遜漂流記》時,我看到了扉頁上的“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這句話,覺得有點不服氣,心里嘀咕著:“別小瞧了我們!我倒要看看,你憑什么這么說……”但是我讀完后,我曾一直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是魯濱遜……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而繼續(xù)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才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他那樣的堅強。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努力求生嗎?不,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隨機應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我更沒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看到食人族用人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斗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fā)現(xiàn)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現(xiàn)在不得不承認我與魯濱遜相比,自己是軟弱與無能的。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shè)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品嘗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處在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guān)愛和社會的關(guān)注,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爆F(xiàn)在我百分之二百相信這句話。這本書向我展示了魯濱遜自信、自立、自強、永不滿足、不甘平庸、勇于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告訴我魯濱遜靠自己的善良、智慧和堅毅,去創(chuàng)建、去開拓。我想我應該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地向他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社會,為了父母,更是為了我自己的將來。他的那種敢于同惡劣的環(huán)境作斗爭,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跟魯濱遜比起來,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是多么的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更應該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崇尚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未來畫上絢麗的一筆!
最近,我剛讀完《綠野仙蹤》這本書,作者通過驚險曲折的幻想故事,贊揚善良勇敢的品質(zhì)和友愛互助、為理想不懈奮斗的精神?!毒G野仙蹤》說的是:美麗善良的小姑娘多羅茜和亨利叔叔、艾姆嬸嬸居住在堪薩斯大草原上。一天,一場龍卷風把她刮到了一個陌生而神奇的國度——奧茲國。
在那里,她陸續(xù)結(jié)識了稻草人、鐵樵夫和膽小獅,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各自的心愿,互相幫助,攜手協(xié)作,歷盡艱險,遇到許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后,他們憑借自己非凡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都如愿以償。
文中寫道:“多蘿茜和她的朋友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磨難,仍然有堅強的信念”回顧我們的生活中,想一想,現(xiàn)在有多少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們的“小公主”“小皇帝”。
干什么事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替自己做,從來也不用自己動手做一下,也不能實踐一下,總是不能干一些自己利索能及的話,在一本童話故事書里一個已經(jīng)上了小學一年級的小學生不會自己穿衣服,使用筷子,埃莉諾、羅斯福夫人曾經(jīng)說過:“和一個陌生人會晤并開始一種關(guān)系,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興趣的?!?/p>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位的國際外交家,小時候竟羞羞滴滴,所以我們應該有勇氣,膽量去面對生活?!毒G野仙蹤》吸引我的不僅是它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還給我?guī)砹嗽S多啟迪,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要努力發(fā)現(xiàn)、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點,給自己以信心和希望。
書中的稻草人希望擁有一顆智慧的頭腦;鐵樵夫希望自己有一顆跳動的心臟;膽小獅希望自己擁有勇氣和膽量。而其實稻草人在情況緊急的時候腦子比誰轉(zhuǎn)得都快,總能想出一個個機靈的點子;而鐵樵夫很有愛“心”,時時助人為樂;膽小獅在危險的時候也會膽大起來,甚至敢與怪獸奮力搏斗……人的敵人就是自己,如果自己打破了自己不敢戰(zhàn)勝的東西,那么你就會越來越會超越自己!我們應該學習這里的主人公,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而努力奮斗。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又能將我們擺渡到靈魂的對岸?
倘若你還沒有頭緒,不妨選擇一本好書,靜靜品讀。今天我們就談一談《簡愛》。
書的內(nèi)容很豐富,書里的每個字就像一顆小草,每一段話就像耕種的鋤頭,喚起了我內(nèi)心的春天,讓我煥發(fā)出春天一樣的勃勃生機。
此書是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對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簡愛》這本書所訴說的故事就是這樣一個問引發(fā)的。主人公是簡愛和羅切斯特先生一家。簡出生貧窮,在羅先生家做保姆,她的生活并不是沒有方向,她一直抱有一顆希望的心,一直向這顆心奮斗。
簡長的很好看,所以經(jīng)常受到這家女兒出于嫉妒的欺負,可簡的心里從來沒怕過,由于她過人的美貌,羅切斯特先生很快喜歡上她,并在一次舞會上主動請她跳舞,許多名門望族的女士出于嫉妒,想方設(shè)法讓她十分狼狽的離開這里,后來,簡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一份又一份辛苦的工作,是啊,簡的心終于感動了上帝,上帝也來幫助她。在一次工作中,一個好心人看出了簡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生活的艱苦,決心幫助她。后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以及簡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下,她貧窮的生活變得慢慢穩(wěn)定下來,并有了富余。之后她決定去找羅切斯特先生,卻發(fā)現(xiàn)原來那棟雄偉的城堡已變成廢墟一片,原來羅先生那個發(fā)瘋的前妻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放火燒了這棟房子,羅先生也在大火中失明了。
簡并沒有嫌棄他,而是像一對戀人一樣在一起幸福的生活。簡并帶著他四處尋醫(yī),而且醫(yī)好了一只眼睛,他們在一起共度余生。這樣的結(jié)果不正印證了簡的一句話“我不能決定如何生與死,但我可以決定如何愛與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愛情最偉大的地方正在于它可以跨越世間種.種差異,種族,年紀,地位,甚至生死,在愛情面前不過都是云淡風輕。只要彼此真心相對,心靈的喜悅的寧靜便是主旋律,無法向外人道。好的愛情總是有超乎想象的魔力,讓人眼睛里放出光來,讓人因此熱愛整個世界,讓人重獲新生。
這部作品是翻譯過來的,我認為翻譯尤其是文學翻譯是一種藝術(shù)。雖然可以不必像作家那樣妙筆生花,但是用一種語言演繹著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和風格,而且要做到恰到好處,這離不開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一種在原文束縛下的創(chuàng)造,似乎可以在圈定的范圍內(nèi)施展出更大的空間。
讀外國文學我時常感到有些吃力,可我也能感到自己就像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一樣,在困難中破浪前行,也有不少收獲。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本書給予了我執(zhí)著的精神,未來他將擺渡著我,到達靈魂的彼岸。
近日,我剛剛讀完一部精彩的書籍——《童年》。這是高爾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高爾基以自己為原型,詮釋了自己童年的不幸。整本書的內(nèi)容讓人感到非常的沉重。
文章寫了父親去世的主人公小阿列克謝跟隨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是一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兩個舅舅貪婪、殘暴、為爭家產(chǎn)而時常打斗。只有外祖母和“小茨岡”給“我”帶來了一絲光明和溫暖。
“小茨岡”勤勞能干、聰明勇敢,是一個天性活潑、善良開朗的孩子。在“我”遇到外祖父毒打時經(jīng)常替“我”受罰。但卻在舅舅們的慫恿下養(yǎng)成了偷竊的壞習慣。最終慘死在了沉重的十字架下。
與他們的童年相比,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就要幸福多了。
而后,兩個貪得無厭的舅舅終于如愿以償?shù)姆至思摇M庾娓敢查_始變老,雖然脾氣依舊暴躁,但也有其可愛的一面,他也會教“我”認字。盡管如此,“我”對外祖父的恨意仍不減。最后,母親又再嫁人了,外祖父家也開始衰敗。繼父的行為導致母親的脾氣也越來越越暴躁,甚至只會與我“動粗”。母親去世后,“我”幫外祖母掙錢,在她的影響下,“我”成長為一個堅強獨立、永不服輸?shù)纳倌辍?/p>
想想我們的童年,都是快樂無憂的,偶爾父母責備,老師批評,我們還會覺得自己很“可憐”。讀了《童年》后,我知道了我們應該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要勇敢堅強地面對。
寒假里有幸拜讀了張文質(zhì)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感觸頗深。張文質(zhì),福建閩侯人,教育學者,詩人。1983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導人、負責人。多年來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長期植根于中小學課堂,推動中國基礎(chǔ)教育的變革和發(fā)展。
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辦了1+1讀書俱樂部,推廣1+1式的讀書理念。通過學習,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勵與喚醒”,首先我們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時,我們要更細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與克制。其次要廣泛閱讀,努力付諸實踐,積累經(jīng)驗,構(gòu)建自己的認識平臺。
在平時教學活動中,速度要放慢,慢下來教師才能注意到每位學生的困難并及時給予幫助,多給他們提供創(chuàng)造、交流經(jīng)驗、合作學習的機會,逐漸增強自信心和自我能力。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shù),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需要有舒緩的節(jié)奏。高頻率、快節(jié)奏、大梯度,不利于學生的有序成長和發(fā)展。
張文質(zhì)老師倡導”生命化教育“。在當今教育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guān)注?!鄙逃?,簡單地講,就是把對學生的的理解、關(guān)愛、信任、成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它不是僅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達和理解,它必須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
“生命化教育”的實現(xiàn)包括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起主觀作用的,就是教師。教師要關(guān)注每個獨立的學生個體,不僅要尊重、善待學生,還要研究學生特點;在注重全體學生知識獲得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差異,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認知風格,提供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方法;關(guān)注學生異常的情緒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師生互動交流,引發(fā)思考……客觀條件,就是課堂環(huán)境,教學空間。
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在教學上,教師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為人父母,育人的經(jīng)驗也是慢慢感悟出來的。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fā)現(xiàn),然后順著這種正道,終成大器。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功利的教學都是短暫的,不關(guān)注長遠的,不關(guān)注正確的教育價值取向的。
我們的教學研究,也是慢的藝術(shù),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這個慢,就是讓學生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有這么一代人,他們擁有張揚的個性,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和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他們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不會遇到一點困難而退縮,他們有著遠大的志向,相信自己能為祖國做出貢獻。他們便是“90”后。
我于1998年生,我為我是“90”后中的一員而自豪!看!我們個性十足、魅力無限,我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更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勇敢無畏、敢作敢當,因為我們是“90”后!!
“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0后的我們將巴金的這句話時刻銘記在心,懂得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難道不是嗎?想想那三個為救別人而犧牲了自己的大學生,他們是90后的代表,同樣也是90后的驕傲。這足以表明,我們不僅僅只懂得享受,更懂得奉獻。我們會讓我們的生命開花結(jié)果!
我們會自己尋找快樂,創(chuàng)造快樂。我們跟上潮流的步伐,在網(wǎng)絡(luò)聊天中,我們會把“是”說成“素”,會把“我”說成“偶”,會把“這樣子”說成“醬紫”,會把“不要”說成“表”......
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沒有戰(zhàn)爭、沒有硝煙的年代里;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有著寬敞、明亮的教室,有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我們是幸福的,國家為我們制定了九年義務教育,使許多上不起學的孩子跨入了知識的殿堂。我們再也不會像我們的祖輩和父輩那樣,因為戰(zhàn)爭而失學,因為貧困而失學。
有人會這樣評論我們,“90后是導致民族道德衰退的一代”,是“中國最頹廢的一代”,看著這些打擊90后的文字,我們只是嫣然一笑,無需解釋,也不用解釋,我們會用行動來證明,我們是敢擔當?shù)囊淮覀兪怯欣硐?,有抱負的一代。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會托起祖國明天的太?
我喜歡讀書,高爾基說過:“書是全人類進步的階梯?!彼晕覀円嘧x書來豐富我們自己,書又是全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更該讀書,去感悟書本的真正含義,遨游在知識的海洋吧!
最近我讀了《西游記》這本書,它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他們四個人各有各有優(yōu)點,也各有各的缺點。
唐僧的優(yōu)點是取經(jīng)的意志很堅定,不管路上遇到多少困難,他都勇往直前,從不退縮。他靠這種精神影響著他的徒弟們,一起幫助他取得真經(jīng)。但唐僧也有缺點,他不辨真假,容易輕信別人的話,結(jié)果總是上當受騙,如果沒有孫悟空,他可能早被白骨精吃了。孫悟空的特點是本事大,一路降妖全靠他,他很忠誠,又嫉惡如仇。但是他性子氣,不服管教,經(jīng)常闖禍,比如推倒人參果樹,所以師傅給了戴了個緊箍咒。
豬八戒是個懶蟲,又貪吃又貪睡,一遇到困難就想散伙,回高老莊娶媳婦。但豬八戒在取經(jīng)的路上也少不了功勞。沙和尚好像沒什么本領(lǐng),一路上就看他挑個擔子,打仗時也只能打幾個小妖。但沙和尚做事最認真、最細心的,如果沒有他,有誰能安全地把擔子挑到西天呢?
正因為有了唐僧的堅定意志,孫悟空的本領(lǐng)高強,豬八戒的八面玲瓏,沙和尚的認真負責,師徒們共同努力,才終于取得了真經(jīng)。
讀了這本書,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我們大家共同去做一件事,只要能把大家的優(yōu)點發(fā)揮出來,把缺點控制住,就能集大家的力量,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