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后就會有秋老虎,中國經常會把名字由來與傳說故事掛鉤,那么你知道秋老虎為什么叫秋老虎?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砬锢匣槭裁唇星锢匣?,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立秋之后約半個月的時間被稱為秋老虎,一般是8、9月。因為在這段時間里,雖然已經入秋,但天氣晴朗、陽光強烈,人們對像一只老虎一樣蠻橫霸道的炎熱天氣感到難受,所以稱它為“秋老虎”。
所謂的秋老虎指的就是在立秋以后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fā)生在8、9月之交,持續(xù)日數約7-15天。這種天氣因連日晴朗、日射強烈,重新出現暑熱天氣,人們感到炎熱難受,故稱“秋老虎”。秋老虎發(fā)生在24節(jié)氣當中的立秋之后,短期回熱天氣,就像一只老虎一樣蠻橫霸道,所以民間稱這段時間為“秋老虎”。一般發(fā)生在8-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xù)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氣溫雖高,但是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氣溫不會太高,晝夜溫差大,所以注意好保暖。
在古時候清朝道光年代有個叫顧祿的人寫了一本書叫《清嘉録》,書中在“七月”中關于節(jié)氣立秋的描寫如下:“朝立秋,渹颼颼;夜立秋,熱吽吽”。 作為蘇州吳縣人的顧祿,他的《清嘉録》對江南民俗、風土人情、節(jié)氣農時有很多描寫,這些描寫在整個江南地區(qū)都有一定代表性。 所以民間據此流傳:“又以立秋時之朝夜占涼燠?!闭f:“朝立秋,渹颼颼;夜立秋,熱吽吽”。意思是說,以早晨(白天)或者是夜晚立秋來看這一期間涼爽與否,如果是早晨(白天)立秋,天氣就會很涼爽;如果是夜晚立秋,天氣就會熱烘烘的。 從此以后,凡是遇到立秋之后天氣仍然酷熱難耐的,就稱之為“秋老虎”。演變到現在,又有把夜晚立秋稱之為母老虎(母秋),把白天立秋稱之為公老虎(公秋)一說。這都是民間的勞動人們智慧的結晶。
秋老虎在氣象學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熱后的35℃以上的天氣。一般發(fā)生在8月至9月之間。天氣特征是早晚清涼、午后高溫暴曬。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jié)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扒锢匣ⅰ碧鞖?,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
秋老虎后天氣逐漸變涼,不會有持續(xù)性的高溫天氣。秋老虎結束之后,馬上就是處暑節(jié)氣了,處暑的處是一個通假字,通“出”,也就是說是“出暑”節(jié)氣,到了出暑節(jié)氣,炎熱的天氣就和我們告一段落了,開始正式進入深秋,再往后就要由涼轉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