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jié)氣是2023哪一天?很多地區(qū)在冬至這天要吃湯圓,同時在這天吃了湯圓也代表年長了一歲,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冬至節(jié)氣是2023哪一天,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2023年冬至開始時間:12月22日 11:27:09
2023年冬至結束時間:2024年1月6日 04:49:09
2023年冬至農歷時間:十一月初十
2023年冬至星期時間:星期五
1、祭祀
冬至節(jié)亦稱冬節(jié)、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边@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_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北方地區(qū),冬至節(jié)氣時,北方地區(qū)的溫度已經在0℃以下了,在某些地區(qū)還有雪凍災難。西北地區(qū)冬至節(jié)氣時,西北地區(qū)的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天氣寒冷。南方地區(qū),冬至節(jié)氣時,南方地區(qū)的平均氣溫只有6℃至8℃左右。西南地區(qū),在西南某些地區(qū)即使在當地寒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1、冬至節(jié)氣的藥補方法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yǎng)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一種時尚。
2、冬至節(jié)氣的食補方法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yī)又分為幾大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各類食物優(yōu)點和缺點。
2.1、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2.2、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2.3、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3、冬至節(jié)氣的食療食譜
3.1、枸杞海參豬肉餅。原料:干海參150克,精豬肉300克,枸杞15克,雞蛋1個。
做法:精豬肉洗凈剁碎,雞蛋打爛,拌勻,做成肉餅。海參用清水泡發(fā),洗凈,切成條塊,放入滾水中略燙后撈出備用。鍋燒熱,放入植物油,燒至九成熱,用文火煎肉餅成金黃色取出,鍋內留少許油,將海參入鍋中略煸一下,加適量水,放入肉餅共燜,待湯汁收濃時,淋上麻油、醬油,撒入枸杞子,勾芡翻勺裝盤即可。
功效:補肝益腎
3.2、參歸羊肉湯。原料:黨參15克,枸杞子15克,當歸10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棗10枚。
做法:將羊肉洗凈,斬成小塊。其余用料洗凈,生姜拍爛,備用。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小火煮3小時,加精鹽調即成。
功效:健脾補肝腎
冬釀酒
由于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歷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單”更是考究,延續(xù)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古城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陽酒是要冬一夜的,當代商人套用了這一俗語,把冬陽改成了冬釀,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于是也就有了冬釀酒的說法。舊時的蘇州的冬陽酒是一種米酒,與桂花一同釀制而成,口味甘甜,色澤金黃,隱隱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蘇州冬釀酒原來叫冬陽酒,因為冬至過后陽氣上升而得名。農歷認為,冬至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氣,因為這一天過后,陽氣上升,萬物開始慢慢復蘇。所以有一個說法就是“冬至大過了年“。由于宋代以后浙江東陽當地的釀酒名聲遠播,加上元代馬致遠《撥不斷》“菊花開,正歸來。伴虎西僧、鶴林友、龍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有洞庭柑、東陽酒、西湖蟹”。以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東陽酒,常飲、入藥俱良”,才把兩種不同的概念混淆了。于是我們才看到古代吳地文人常作“冬陽酒”,其他地區(qū)文人常寫作為“東陽酒”。到了日本占領后,民間又常作“東洋酒”(誤以為是日本酒),一直到近年,商家從《吳歙》“冬釀名高十月白,請看柴帚掛當檐。一時佐酒論風味,不愛團臍只愛尖”發(fā)掘出”冬釀“兩字。
餛飩
據說,蘇州人冬至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吳越春秋一宴上,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畚箕式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睘榱思o念西施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蘇州人便把它定為冬至節(jié)的應景美食。
冬至團
冬至團又稱為“稻窠團”,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為團,以肉糜、菜果、豆沙、蘿卜絲為餡,祭祀并互相贈送。現(xiàn)在吳地農村仍有吃冬至團子的習俗。
古蘇州人過冬至
早期蘇州人過冬至的習俗已經難以考證,但沈建東說,最遲到宋朝,蘇州就形成了這樣的傳統(tǒng):每到冬至夜,家家都要掛喜神像(即祖先畫像),祭拜祖先;小輩還要穿上新衣到長輩處拜謁,稱“賀節(jié)”、“賀冬”、“拜冬”,一切禮儀都和過大年一樣。
那時候,祭拜祖先是最為隆重的,祭祀時間長達二三個小時。所有家人都要回家,先用豐盛菜肴祭祀祖宗,老蘇州稱之為“過節(jié)”,祭祀祖宗的菜肴重新熱過后再擺上桌子,供全家享用,稱為“吃團圓宴”,已婚婦女必須回婆家吃冬至夜飯。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冬至祭祀儀式已漸漸淡出蘇州人的視線。此外,拜冬、穿新衣等冬至習俗也已變淡。
現(xiàn)蘇州人過冬至
如今的蘇州人流行喝冬釀酒吃團圓飯。
說起冬至夜的主食,我國通行的是“北方吃餃子、南方煮湯圓”的做法,但老蘇州人吃的卻是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沙佩智從飲食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是因為,古人有“天圓地方”之說,覺得方方的餛飩皮代表地,中間包的餡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蘇州人冬至夜吃“餛飩”,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讓世界變得神清氣爽、更加美好。
也有蘇州人冬至夜不吃餛飩而吃“冬至團”。沈建東介紹,冬至團又稱“稻窠團”,用糯米粉加餡料做成,餡料有肉糜、菜果、豆沙、蘿卜絲等,做成后用于祭祀、食用或贈送親友。
如今,喝冬釀酒、吃團圓飯已成為蘇州城里人過冬至夜最鮮明的標志。沈建東說,“團圓飯”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雞鴨魚肉,都要換上雅名,其中蛋餃叫“元寶”,肉圓叫“團圓”,粉條叫“金鏈條”,黃豆芽叫“如意菜”,魚叫“吃有余”,等等,每個菜都滲透著喜氣。
一、蘋果
蘋果,象征著平安的意思,其內含檸檬酸、蘋果酸、多糖果膠、鐵、鋅、鉀、磷和維生素A、B、C等,具有養(yǎng)心益氣、潤肺健脾等功效,能促進胃腸蠕動,調理腸胃,利于排便,并能穩(wěn)定血糖,對降低膽固醇、預防膽結石起到一定的功效,因此,蘋果成為了水果中送禮的首選。
二、香蕉
香蕉吃起味香,一年之計均有收獲,其含營養(yǎng)價值頗高,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喜歡的一種水果。而香蕉的營養(yǎng)價值在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食物纖維和鈉、鉀、鎂等礦物質,對人體皮膚和毛發(fā)的健康起到一定維護功效,備受專家認可。另,香蕉另一大營養(yǎng)價值在于能鎮(zhèn)定人們睡眠,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潤肺止咳,幫助人體消化和滋補,值得推薦。但是由于香蕉性寒,不適合體質偏虛者食用,建議少吃。
三、石榴
石榴是一種非常美觀的水果種類,白似水晶,讓人過目難忘。同時,它還是個藥食兩用的水果,同樣也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石榴性味甘酸澀,是屬于溫性食物,其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對人體腹瀉、便秘起到一定的治療功效。另,石榴這種水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多酚類物質,在延緩衰老方面也起到一定功效,女性朋友可得一定要試試哦。
四、鮮棗
若要列出營養(yǎng)素最齊全的水果,那么鮮棗一定能名列其中。這種水果含如維生素C、鉀、鋅、鎂、鐵等營養(yǎng)元素。其中,鮮棗中的維生素C就可預防高血壓、軟化血管、冠心病和動脈硬化。而鉀在控制血壓方面帶來一定益處,鎂則是助于對抗壓力,都是適合養(yǎng)生的好水果。值得注意的是,棗偏熱,患有便秘、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應禁吃或少吃為宜。
五、柑橘
柑橘味道甘甜微酸,色澤有深有淺,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如多酚類、維生素B1和類黃酮素,最直接的功效是能化痰活絡。特別是患有急性氣管炎的人來說,這時候要是吃柑橘,可以疏通經絡,消除喉嚨里邊的痰積,在治療患者這個起到關鍵作用。此外,由于感覺中還有胡蘿卜素,這種營養(yǎng)素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后,能幫助人們護眼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