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氣候寒冷,陰盛陽衰。受寒冷溫度的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欲都會發(fā)生變化。因此,冬季合理保健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冬季養(yǎng)生保健知識,歡迎閱讀!
一、睡眠養(yǎng)生
1、早睡晚起
在冬季,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從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的角度講,冬季適當?shù)卦黾铀邥r間有利于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tài)。
2、睡前泡腳
睡前泡腳不僅可以驅寒保暖,而且可以幫助身體氣血循環(huán),改善大腦供血,促進睡眠質量。另外,跑完叫還可以按摩腳心、聽聽輕音樂幫助入睡。
3、合理通風
睡前要讓室內開窗通風,讓室內空氣清新,含氧量增加;準備睡覺的時候要把窗戶關好,或者讓窗戶開一個小口,風向遠離床邊,以避免睡眠時著涼
4、睡前不多喝水
晚上喝水過多不僅加重腎臟負擔,也會導致夜尿過多影響睡眠,因此提倡在白天多喝水,晚上9點后不要多喝水,尤其是睡前,實在口渴可以抿一小口。
5、起床緩和
睡眠結束后不要起床過急過猛,讓身體有個緩和的過程,先眨眨眼、動動手腳,再坐一會,然后再起床活動,尤其是老年人更應該注意。
二、飲食養(yǎng)生
1、適量飲水
冬天的低溫導致汗液流失減少,但人體對水分的需求并沒有減弱,因此白天應該多喝水。喝水不僅有排毒的作用,同時可以預防高血壓?,F(xiàn)在普遍人為的每天2000毫升飲水量,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量。
2、適當溫補
寒冷的冬季,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御寒保暖,因此可適當增加溫補性食材的分量,比如核桃、花生、紅棗、桂圓等干果,南瓜、熟藕等蔬菜,魚類、羊肉、雞肉等肉類。
3、多吃蔬果
冬季更應該注意補充蔬果,可以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調節(jié)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同時蔬菜水果中的纖維素可以幫助預防便秘。例如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養(yǎng)血安神,幫助睡眠。
4、多喝熱湯
寒冷的冬季,像養(yǎng)生豆?jié){、養(yǎng)生粥和養(yǎng)生湯是很健康的飲食方法;飯前喝一小碗蔬菜湯,不僅能補充津液,還能起到增強體質,抵御嚴寒的作用。冬季養(yǎng)生湯常選擇山藥、蘿卜、蓮藕、大白菜、豆腐等物。
5、口味清淡
健康的膳食原則就是少油少鹽無糖,清淡不油膩無辛辣,老人尤其如此,因此冬季的烹飪方式最好選擇清蒸和水煮。在冬天還要注意不食用生冷之物,對于一些寒涼的食材可以采用煮湯熬粥的方式改善其性質,讓其更容易消化。
1、冬季如何養(yǎng)生
(1)早睡遲起
《黃帝內經(jīng)》稱“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說在冬季應該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以后再活動。在寒冷的冬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從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的角度講,冬季適量地增加睡眠時間有利于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能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tài)。
(2)晨飲溫水
洗臉刷牙后喝1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還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3)冷水洗臉
冷水洗臉醒腦提神,鍛煉耐寒能力,不但能預防感冒,同時還能起到臉部美容的功效,還可以治療慢性鼻炎。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4)背部保暖
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fā)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5)室溫適中
冬季天氣寒冷,室內溫度要適宜,室溫以18~25℃最合適,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對健康不利。室內溫度過高,就會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易引發(fā)感冒;室內溫度過低,人長期生活在低溫環(huán)境中易引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被褥的厚薄應根據(jù)室溫的變化適當調整,以人體感覺溫暖而不出汗為度。要盡量減少外出次數(shù),如外出要穿上保暖衣服和鞋襪。
(6)開窗通氣
冬季還應該注意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在冬季,有些人因怕冷而緊閉門窗,使得室內的空氣不能及時地流通而污濁不堪,影響健康。所以,冬季在調節(jié)室內溫度的同時,還應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和濕度調節(jié),天氣晴朗的時候要及時開窗通風換氣。
(7)多曬太陽
氣候嚴寒的冬季,寒冷容易傷人身的陽氣,而陽光則給人以溫暖,使人陽氣暢達、氣血流通、周身和暢,從而增強御邪能力。
(8)澡浴宜少
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發(fā)生傷風感冒,并誘發(fā)呼吸道疾病等。因此應減少洗澡次數(shù),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應注意。
(9)泡腳解乏
腳是人體之本,它與頭腦心臟都有密切的關系。冬季臨睡前如果堅持用熱水洗腳,不僅可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huán),防止腳部凍瘡的發(fā)生,還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10)冬練有度
“冬練三九”,是御寒保暖、強身健體的積極方法。冬季鍛煉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運動量適當加大,并根據(jù)各人年齡的大小、體質的強弱,分別選擇長跑、打拳、溜冰、滑雪等運動。肺開竅于皮膚,通過戶外活動,可增加人體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但冬季鍛煉一定要注意掌握一個“度”,不能透支身體的能量。
(11)節(jié)制房事
中醫(yī)認為,腎藏精,是人的生命之本。房事不節(jié),會損傷腎精,久而久之,累及腎氣,產(chǎn)生精神萎靡,耳目失聰,面容憔悴,皮膚干枯等未老先衰的癥狀。因此,節(jié)欲固精就更值得引起重視。
(12)飲食調攝
冬季飲食養(yǎng)生的基本原則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鴨肉、魚、蛋、蘿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同時,還要遵循“少食鹽,多食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jīng)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當咸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同時還應多食用含有維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膚干粗、皸裂。冬季飲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更使脾胃之陽氣受損。
(13)適當進補
民間有“冬補三九”的習俗,在此時進補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氣,增強抵抗力,為下一年的身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冬令進補宜于溫補腎陽、益精添髓的藥膳調攝,如麻黃附片羊肉湯、參附牛肉湯、壯陽狗肉瀝等。需要注意的是,藥補需依據(jù)體質、年齡、性別等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補,不可濫補。
(14)預防疾病
冬季氣候寒冷,人身陽氣潛藏于內,容易發(fā)生呼吸道及一些寒性病癥,常見的有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關節(jié)炎、凍瘡等。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經(jīng)興奮,導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jīng)的失調,使細小動脈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凝時間縮短,血流速度緩慢,容易引起血液淤滯或血管梗塞,從而誘發(fā)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危重病癥。因此,在寒冬季節(jié),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fā)作。
(15)調養(yǎng)精神
除了重視保持精神上的安靜外,在神藏于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于緊張、激動、焦慮、抑郁等狀態(tài)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嚴冬之時,木枯草衰,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易患冬季情緒抑郁癥。因此,冬季更要多同朋友聊聊天,保持豁達樂觀的心境,做好心理平衡調節(jié),樹立熱愛生活的情操,使精神振奮。
2、冬季養(yǎng)生食譜
(1)羊肉燉蘿卜
白蘿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先將白蘿卜和羊肉洗干凈后切塊備用,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放入羊肉,用大火煮5、6分鐘撈出羊肉瀝干水,等重新?lián)Q水燒開后再次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2)天麻燉烏雞
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準備一大鍋,加入冷水,放入烏雞,大火燒開后,撇去浮沫。洗干凈中藥,然后放入雞的腹部,用棉線縫好口,然后將烏雞放入砂鍋里面,加入姜片、料酒以及適量的水,用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燉1.5個小時,放入食鹽后繼續(xù)燉30分鐘即可。最后撒上香菜。
功效:烏雞舒經(jīng)活血、調節(jié)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jīng)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yǎng)鎮(zhèn)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一,注意穿著保暖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而使許多舊病復發(fā)或加重,因此保暖防寒十分重要。
我們的身體受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尤其是頭部,肌肉緊張,很容易引起感冒、頭疼,因此要在冬季避免頭部吹到冷風,必要時佩戴帽子、圍巾。
肺部不好容易咳嗽的人更要戴圍巾,保暖好脖子。
同時,背部也是需要注意保暖的部位。背部受到寒冷刺激,冷空氣會通過背部穴位進入內臟,容易造成腰酸背痛。
二,合理進補能量食物
冬季我們的身體消耗很大,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高熱量食物,有效提高御寒能力,抵御嚴寒的侵襲。
日??梢愿鶕?jù)不同人群需要,選擇適當食補或藥補。如果是陽虛的人,可選羊肉、雞等;
如果是氣血虛的人,可選鵝肉、鴨肉、烏雞等;
對于不宜生冷又不宜燥熱的人,可食用紅棗、枸杞、核桃等溫補食材;
另外在冬季多喝熱粥,例如小麥粥、蘿卜粥、大棗粥等,也可以養(yǎng)心除煩、益氣養(yǎng)陰。
三,護好腳,養(yǎng)生事半功倍
冬季護腳即護身。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促進血液循環(huán)。
睡前用溫熱水洗腳或泡腳。堅持早晚按壓腳心,刺激雙腳穴位。此外,保持足部干燥也很重要,勤更換清洗襪子,日常也可以選擇輕便、保暖、吸濕性好的鞋子。
寒從腳起,保護好腳,冬季養(yǎng)生才能事半功倍。
四,多曬太陽運動,心情明亮
中醫(yī)講,“冬陽一寸值千金”,冬天萬物閉合,人體的陽氣也潛藏了起來。
《黃帝內經(jīng)》中說:“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說的就是人的陽氣能夠抵御外邪,提高免疫力。多曬太陽或運動能夠補陽氣、補正氣,也是調攝七情、克服不良情緒的自然療法。
所以在冬季多曬太陽或運動,可以讓我們心情明亮,排除不良情緒 這也是在冬天里尋求一種安靜的精神狀態(tài)。
五,保證充足睡眠
古人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也有俗話“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仨月”,即冬季應當保證充足睡眠。
冬天太陽落山早,升起晚,由于氣溫驟降、光照不足的緣故,應適當增加睡眠,早睡可以養(yǎng)人體陽氣,晚起可以避免寒邪的侵襲。中醫(yī)所說冬藏,也是指冬季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應當養(yǎng)精蓄銳。
1.防寒保暖
在低溫環(huán)境中,要配備好防寒的服裝、帽、鞋、手套等。服裝、鞋、手套等應避免潮濕,保持干燥。手腳部位不可縛緊,以免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huán)而引起凍瘡、凍傷等。頸部保暖還能預防頸椎病。舍棄那些領口過大的打底衫和針織衫,套上高領衫,裹上厚厚的圍巾,才是冬季養(yǎng)生之道。
2.多鍛煉
氣溫低了,心臟的負荷變大,新陳代謝也變慢了,身體的柔韌度和伸展度也差很多,所以要做充分的熱身運動。輕度熱身運動之后,再進行力量練習。如果沒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就容易導致心臟供血不足,整個肌體缺氧,還有的造成肌肉和韌帶拉傷。
3.注意飲食
多吃蘿卜,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這話也并不無道理,蘿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1、粗纖維以及礦物質鈣、鐵、鋅、鎂等,堪稱營養(yǎng)豐富。吃蘿卜,可以借助蘿卜中的芥子油促進腸胃的蠕動,對食物進行完整的消化,同時還能刺激人們的食欲。
二、冬天養(yǎng)生的方法
1.適當進補
冬季養(yǎng)生進補一直是很多人追求的生活方式,最好的進補方式莫過于喝粥了。紅棗花生糯米粥:紅棗補氣血,益肝健脾和胃,溫補陽氣。此粥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納呆便溏、氣血不足、血小板減少、貧血、慢性肝炎、營養(yǎng)不良等。
2.多食甘草
生甘草偏于清熱解毒,炙甘草偏于潤肺和中,此外還可祛痰止咳、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等作用。中藥中經(jīng)常用到,因其有調和俱藥的作用,味甘而藥性平和。
3.多飲紅棗蜂蜜水
紅棗和蜂蜜都屬于滋補類食物,兩者融合并不會產(chǎn)生不利的反應。紅棗能夠補血,蜂蜜能夠滋肝補腎,兩者進行融合會更好地促進人體健康。蜂蜜味道香醇甘甜,紅棗味道甘甜香脆,兩者進行融合味道會更好,更受人們喜愛。
一要少出大汗
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要健腳板
健腳即健身。必須經(jīng)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時,還應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要防犯病
冬季氣候誘使慢性病復發(fā)或加重,寒冷還刺激心肌梗死、中風的發(fā)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病癥狀加劇。因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fā)生。
四要水量足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yǎng),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仍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
五要調精神
冬天確實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tài)。冬天改變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yǎng)精神的良藥。
六要空氣好
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shù)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或在室內放一臺負離子發(fā)生器,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七要粥調養(yǎng)
冬季飲食忌黏硬生冷。營養(yǎng)專家提倡晨起食熱粥,晚餐宜節(jié)食,以養(yǎng)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八要入睡早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古人主張“早臥遲起”。早睡以養(yǎng)陽氣,遲起以固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