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實習總結
不到一月的實習生活很快結束了,但這段時光令我終生難忘。
剛走進附小大門,就看見生機勃勃的雪松和嫩芽欲發(fā)的垂柳,正面是“準時到校”的標語,讓人感到寧靜而嚴肅。
見習三天,我們覺得附小是名不虛傳的。主要發(fā)現有兩點:第一,他們的老師態(tài)度認真,學生求知欲強大,有校園氣氛。第二,他們的教法恰當,課內課外都井然有序,我們覺得附小的教師熟悉他們的學生,而且絲毫不偏地向著黨的教育方針前進。
同時在處理許多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和解決他們提出問題時,深深感到作為一個教師,其實任務是是雙方面的,教書、育人缺一不可,作為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知識的引路者,更是學生人生觀的啟蒙人。
為此,我們在課內課外對學生進行了大量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開展了紀律競賽、課外興趣小組、少先隊中隊會、祭掃烈士墓等活動。3月28日至4月23日期間,我共計任教語文課21節(jié),附帶自然課1節(jié),家訪3次,組織語、數檢測2次,智力競賽1次,參與主辦《龍的傳人》主題中隊會1次,組織學生郊游1次,隨附小參加清明節(jié)主題少先隊活動1次。
我們也發(fā)現,教師的修養(yǎng)和勞動態(tài)度至關重要,我們改變了“小學好教”的看法,深刻體會到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那就是:
一、良好的師德。
態(tài)度友善,語氣平和,誨而不倦,愛好廣泛,儀表良好,有幽默感。知行合一,勇于改錯,寬容別人等。
二、淵博的知識。
在兒童的心目中,教師是神圣的,他們心中的偶像理當無所不會,無所不曉,教師有責任完善自己。
三、良好的語言表達藝術。
教師的語言應該做到生動,形象有感染力,淺顯易懂,幽默風趣,啟發(fā)性強,我們深深認識到,作為一個教師應當具有的不僅僅是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更要恰到好處的工作方法。我主帶語文課,還帶了3節(jié)數學,替原班主任上了一節(jié)自然課。在語文課中,我覺得字、詞、句的三結合,看圖學文中文與圖的掛鉤是極其重要的,在二年級用這種方法可以抓住重點。同時,我深感自己的拼音基本功不過關,有時讀不準四聲。
在附小,我們也挑起了班主任的工作,我還擔任了少先隊輔導員,和班上的三位同學重辦了班上的“學習園地”,從初選稿件到規(guī)劃完工,花了不少功夫。
春天到了,我們帶學生去釣魚,路上教他們仔細觀察,講給他們釣魚知識,并進行“干事要專心、耐心”的教育。
4月21日,我們舉辦的智力競賽如期開幕,由郭平新老師出題,我組織設計、讀題和評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我們還堅持向學生面批作業(yè),我班的牛玉同學病了,我就把她送回家中。
少先隊活動除了隨附小參加一次清明掃墓外,還由我主辦了《龍的傳人》主題隊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選節(jié)目、排練節(jié)目、寫朗誦詞和音樂伴奏,三位同學也給了一定支持。
通過實習,我感到知識和方法的不足,特別是不能很快的體驗兒童的心靈。
我個人認為,自己熱愛兒童,實習認真,能認真、獨立、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態(tài)自然,語言表達和思想教育比較得心應手,貫徹了直觀性、啟發(fā)性理論,體現了聯(lián)系實際和因材施教原則,教具充分,板書很好,效果良好,做到了“節(jié)節(jié)有改進,堂堂有收獲,天天有進步”。不足之處是漢語拼音不過硬,普通話尚不能稱之“標準”。
實習既畢,我也將告別母校,臨別之際提出以下建議,望笑納:
一、加強與小學教學的聯(lián)系。
二、與某些小學定期掛鉤,以了解小學的知識和學生實際。
三、加強實習前的見習和試講活動。
四、及時了解改革中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動態(tài),為教學改革提供指南。
水平不足,時間有限,只能如此。愿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不斷總結,做畢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