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干部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8月17日—27日,我非常有幸參加了浙江大學—鞏留縣黨政干部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專題研修班,來到了美麗如畫的杭州。短短10天,于我而言是一次理論水平、思想認識、先進理念的大洗禮,專家們精彩紛呈的講座如一味心靈湯藥,滋潤著我的心田,更如一縷春風拂過我的腦海,每天都收獲著、感動著、喜悅著,受益匪淺。
美——環(huán)境之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作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自古以來就是才子佳人云集之地,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來到杭州,我就被眼前的繁華街景驚艷,蔓延的綠意和點綴有致的月季,一排排造型別樣、蔥蘢茂盛的樹木在微雨中深深地吸引著我。學習之余,我去了杭州的著名景點西湖,在夜光中暢游三潭印月、蘇堤春曉,感受了“淡妝濃抹總相宜”西子風韻;親臨淳樸秀美的水鄉(xiāng)烏鎮(zhèn),風味獨特的美食佳肴,“粗柱肥梁小窗房,粉墻黛瓦馬頭墻”的徽派建筑,感慨江南水鄉(xiāng)之韻莫不如此;來到千年古城宋城,那一生必看一次的“宋城千古情”,給我一天、還你千年的3D演出讓我享受了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延安路旁演繹著萬千情絲的“東方藝術之花”中國絲綢琳瑯滿目,搖曳著杭州人的人文風情,更讓我流連忘返;還有那夜晚璀璨如海市蜃樓般的錢塘燈光秀;那具有“南宋余韻、市井風情”獨特文化氣息的河坊街;那高樓林立、商店云集、氣勢宏大的現代文明;那景色宜人、傳承百年求是文風的浙大校園,那嬌俏秀美的身著旗袍的江南女子……都讓我沉醉,讓我沉醉在夢里都向往的蘇小小的江南情懷中,沉醉在“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的江南古韻中,沉醉在最憶是杭州的江南夢境中。
新——理念之新。素有東方劍橋之稱的浙江大學果然名不虛傳,博學多才、談古論今的專家教授讓我切身感受“江南代有才人出”。周潔紅教授的《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當前中國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何德明教授慷慨激昂、有理有據分析《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使我深受警醒;陳觀林教授的《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沖擊著我的思想,感慨互聯網的迅猛和大數據風暴;鄭健壯教授幽默風趣、激情四射的《戰(zhàn)略管理與轉型升級》使我由衷地贊嘆老學者的睿智博學;何子英教授有條不紊的闡述了《轉型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解析》;黃瀏英教授的《全域旅游與生態(tài)文明》,讓我在如詩如畫的經典詩詞中感知旅游的魅力;計翔翔教授的《經典國學與人文修養(yǎng)》讓我們領略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倪旭東教授的《心理健康管理與自我壓力調節(jié)》直擊在場學員的心靈,讓我感同身受。教學考察兩個地方,一個是中國最美鄉(xiāng)村荻浦村、深奧村,舊城改造與時代發(fā)展緊密結合,黨員示范引領,舊貌換新顏;一個是夢想小鎮(zhèn),一個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小鎮(zhèn)、全國最美特色小鎮(zhèn),零投入、零資本,讓有志青年的夢想從這里起飛。十節(jié)課,大到整個發(fā)展理念,小到一個案例,既有宏觀,又有微觀,既博大精深,又通俗易懂,既震耳發(fā)聵,又潤物無聲,每一堂課都讓我耳目一新,大有“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學——厚積薄發(fā)。學然后知不足。十天的浙大學習,感受最深的就是西部與領航中國文明的江南文化的差異和差距。今后怎么做、做什么,如何縮小差距,結合自身實際,我談三點啟示:一是“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需要我們晴耕雨讀、厚積薄發(fā)。既要學哲學、學歷史、學國學這些大知識,還要學業(yè)務、學互聯網、學大數據、學戰(zhàn)略轉型這些微知識,唯有多學廣學深學,才能擁有那份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從容與淡定,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睿智與芳香,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二是“思”。論語曰“學而不思則罔”,盡信書不如無書,只知道埋頭苦學不抬頭看路,是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如何把先進的理念與我們黨建工作結合起來,如何指導我們群眾工作、住戶工作,需要我們用心思考,精心謀劃,高效統(tǒng)籌,科學運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懂了,思透了,最重要的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中,真抓實干、求真務實,要把對黨的忠誠體現在“俯首甘為孺子牛”實干苦干中,把心動化為行動,用新經驗、新方法、新思路推動工作,用嶄新的工作業(yè)績向黨遞交滿意答卷,爭做組織放心、人民滿意的新時代組工干部。
一次浙大行,一生浙大情。短暫的培訓,將會是我人生中一段幸福經歷,我收獲了浙大精神的啟迪,收獲了先進理念的撞擊,更收獲了江南情懷的圓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