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總結(jié)網(wǎng) > 學習總結(jié) > 學習心得體會 > 讀《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讀《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 cwl2

讀《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最近讀了《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該書講述了習近平主席在梁家河七年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問你的十五歲你在干嗎?常人的十五歲本該是在學校念書的年紀,習近平同志卻主動選擇從繁榮的北京去到陜北農(nóng)村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這一去就是七年,這不僅需要非常高的思想覺悟更需要一定的勇氣。當年那個堅決要插隊落戶的青年已經(jīng)成長為黨的核心領(lǐng)導!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農(nóng)村過“四關(guān)”。跳蚤關(guān)、勞動關(guān)、飲食關(guān)、思想關(guān)。先說說跳蚤關(guān),跳蚤咬得大家身上都是奇癢無比的大紅包,一抓破就會流血,由于也不知道腫包形成的原因,他們當時也不知道如何對付,隨后也聽說了不少有用的或無用的應對辦法,比如,“不讓豬、狗等牲口回窯”“喝本地黃土煮過的水”,等等,但效果不彰。習近平同志身體雖然好一些,但反應仍然很大。他身上的包又紅又大,再加上撓破的血和感染膿滲出,看上去很嚇人。最終解決是搬到了大隊為知青修造的新窯洞后,周圍豬、狗等牲畜較少出現(xiàn),經(jīng)過這關(guān)的苦其心智,這些知青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至于飲食關(guān),對于吃的東西,他們也很不習慣。吃慣了北京的伙食突然子要他們吃陜北的饃饃,盡管這在當時已經(jīng)是最好最有營養(yǎng)的食物了。后來他們自己開灶,伙食就更差了。每天吃的都是野菜團子、黑米糊糊,那時候吃一口酸菜已經(jīng)是人間美味。

勞動關(guān)就更考驗人,大隊一個壯勞力一天的工分是十分,而知青們一開始一天只能拿五六分,用陜北話說,“連一個婆姨也不如”。

其實這些都還是皮肉上的困難。對于他們知青而言,“思想關(guān)”才是最難過的一關(guān)。很多知青來之前,對于革命圣地延安是懷揣著一種未知的崇敬??梢豢吹窖矍肮舛d禿的黃土地,有些知青甚至懷疑是走錯了路。最初的幾個月,由于沒有長期的觀念,干活也很隨意,老百姓對知青們的印象并不是太好。不到兩年,周圍家庭成分好的知青陸續(xù)通過招工、參軍的途徑走了一大半。相比之下,像習近平這樣的所謂“黑幫子弟”,走出黃土高原的可能性在當時看來真的十分渺茫。

跳蚤關(guān)、飲食關(guān)、生活關(guān)、勞動關(guān)、思想關(guān),這五關(guān)不僅磨煉了習近平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還鍛煉了他不懼任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在成長和奮斗過程中,有得到也有失去,有歡喜也有淚水,有堅定也有迷茫。我們在這個歷練過程中,要受挫而不短志,要堅持艱苦奮斗,要堅定自己的信念!

我們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向習近平同志學習,學習他愛讀書愛學習的精神,在學習中收獲,在學習中成長。幾乎所有回憶習近平知青生活的人都提到:他真的是愛看書。別人都睡覺了,他窯洞里的煤油燈還亮著;知青們?nèi)ダ相l(xiāng)家蹭飯,習近平卻捧著書說:你們?nèi)グ?,有什么吃的給我?guī)б豢诨貋砭托?每次從外面回來,他的炕上都會多幾本書。

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插隊的七年,是艱苦磨難的七年,也是苦干實干的七年。在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動詮釋了他說的那句話:“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這七年里,他扎根于黃土地,于實處用力,用青春書寫了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他用真實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

那時候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曾經(jīng)如漲潮般把無數(shù)城市青年推向農(nóng)村,不管是早下放還是晚下放,知青,似乎就是創(chuàng)始者、拓荒者的別稱,無論吃穿住行,都是十分艱苦,我們今天的年輕人是無法想象的。每月十多元工資,控制伙食標準,100個知青一天只能吃到四兩油,過大節(jié)才能吃到肉和魚,平日野菜重復著吃?,F(xiàn)今我們的生活條件與過去成了鮮明對比,我們在生活環(huán)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我們要比過去的知青更加努力學習、更加踏實工作、更加熱愛我們的國家!我們新時代青年要做一塊磚,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往哪里搬,在平凡的崗位中干出不平凡的事!

2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