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對一個城市的最大肯定。文明,也是一份生活中最美麗驕傲的禮物。——題記
“文明城市”,顧名思義是文明的城市,也自然離不開文明。人們是城市的主人。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深城市文明的建設者,城市文明離不開個人文明。作為城市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每位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通過自己的文明行為,為我們的城市增添亮色。
走在街上,環(huán)視四周,一位位身穿制服的警察叔叔們,使原本擁擠堵塞的馬路變得通暢,使原本雜亂無章的街道上行人秩序井然。他們給了城市以秩序。
直視前方,一位位清潔工人拿著掃帚、網袋,將大街小巷垃圾掃凈,將河岸上漂浮的垃圾撈起。他們給了城市以明凈。
眺視遠方,一輛輛推土機將簡陋的老屋催到,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高聳入云的大夏。他們給了城市以清晰的輪廓。
城市文明更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縮影,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集中表現。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公開場合惡心發(fā)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
一個國家的發(fā)展與文明的關系密不可分,作為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也許有大多數人會問:什么才是文明美德?其實,良好的文明美德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文明來源于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寒冷的冬天,對他人一句親切的問候就能夠溫暖他人,這是語言的文明:拾起地上的小紙屑雖然只是舉手之勞,卻充分顯示了個人的良好行為文明……驗證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與素質,取決于生活中的點點小事。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還會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錢,明天還可以再去賺;如果你失去了工作,還可以再去找;如果你失去了文明,那就永遠不會再有,就失去了生活的真諦。
個人文明一小步,城市就會文明一大步。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禮儀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作為學生,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講文明,懂禮儀!
近幾年來,我們感受到了賀知章學校校園的優(yōu)美、整潔、詩意,每處細節(jié)都煥發(fā)著文明的光輝。你看:每堵墻都會說話,?;?、校訓、知章故事、校歌墻、知章謠、道德柱;每塊石頭都有寓意:上馬石、文峰毓秀、古石柱、孝經、高風亮節(jié);竹園、柳園、湘園,還有紫藤花園。
除了校園的物質文明外,還有我們學生的精神文明。表現在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整潔健康的儀容儀表、高雅向上的情感追求上。我們共同營造了良好、有序、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學習氣氛。這些事實和現象讓我們始終堅信,我們的絕大多數同學是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有品質的人,守規(guī)范、懂禮儀、講文明的人,這是我校優(yōu)良校風和優(yōu)美校容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稱道的地方。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漠視和縱容在身邊發(fā)生和存在著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和不文明現象,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教學樓走廊追逐打鬧、大聲喧嘩;有的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有的同學戴首飾、男同學留長發(fā);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有的還在課堂里吃零食,更有甚者,用小刀掐住同學……這些不良習氣損壞了學校的形象,也自己降低了自己的素質,與文明漸行漸遠!
再看看,我們不會說話的朋友在哭泣:有竹筍被掐尖,可愛的櫻桃一早被全部采摘,廣玉蘭樹下,被踩得嚴嚴實實……
同學啊,你可曾反思過?自己的言行是否文明?
在此我奉勸同學們一句:學校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如此優(yōu)美、整潔、詩意的校園,我們又將在這里度過美好的童年,一切都需要我們來保持,用文明,用禮儀,就讓我們從自己做起。
謝謝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說文明話,做文明事》。
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當我們看到鳥兒都在梳理自己的羽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把我們教室、個人的衛(wèi)生搞好呢?還有什么理由去破壞我們的環(huán)境呢?當我們看到動物們在嚴冬到來的時候緊緊的挨在一起用相互的體溫御寒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搞好團結呢?還有什么理由動手打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呢?當我們罵人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罵走了自己的尊嚴和信念。當我們打人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打走了自己的善良和友誼。當我們吐痰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吐走了自己的清潔和風度。
同學們,如果我們都想成為一個高尚的、受歡迎的、快樂的人,那首先就要學會使用文明的語言,不說臟話、粗話。同時,還要注意講話的場合,態(tài)度的真誠。早上起床后,向家人問一聲:“早上好!”;到了學校,見到老師、同學,說一聲:“你好!”;打擾了對方,給別人帶來了不方便,或是做錯了事,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受到了別人給予的.方便和照顧,充滿感激之情地道一聲:“謝謝你!”??就在這些美好的語言中,不知不覺地塑造著你在別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第二就是美好的行為。美好而文明的行為包括許多方面,如愛惜草坪,不隨意踐踏;不亂丟垃圾,你丟我撿;不隨地吐痰、
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衣著整潔,舉止大方??你也許會說,這么多要求,記也記不住,怎么能全部做到呢?其實,你只要“先思而后行”,在行動之前先判斷一下,這樣做是好是壞,然后再決定怎樣去做,聰明的你一定會做得很好。
一個社會的文明形象,是靠每一個公民在公共場所彬彬有禮的言行舉止塑造起來的,就讓我們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做起吧!說話的時候,先想一想,我的言語是不是美;做事的時候,先想一想,我的行為是不是美;待人接物時,先想一想,我的心靈是不是美。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于有錢沒錢;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我們偉大的祖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儀。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孔融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由此可見,文明也是一個國家的冶國之本。
做一個文明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基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敬不孝,那么面對社會上的老人怎么會尊?看見幼兒怎么會愛?他根本沒有權利涉及道德,否則將會是對道德的褻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有“香九齡,能溫席”,得到無數人傳譽;現有“全國道德模范李美麗無怨無悔照顧公婆的事跡”,感動世人。今天我們做文明少年,必須由此開始。
做一個文明的人,其次是要講文明、講禮儀。
文明禮儀是律已、敬禮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體現。在生活中我們要知禮、講禮、善禮,做個文明人,不要亂丟垃圾;不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大聲喧嘩;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以及抱小孩的乘客讓座;按照交通指示和標志行走,不闖紅燈;要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不踐踏草坪,不隨手摘花。毫不置疑地說,文明禮貌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處處都顯示著我們的道德品質。
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那我們即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fā)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文明需要大家來參與,文明的氛圍要靠大家共同來營造,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伴著我們成長。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這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爭做文明少年》。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素有文明禮儀之邦的美稱。講文明、講禮儀、講衛(wèi)生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我們要爭做文明少年,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
那我們身為21世紀新少年,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還記得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嗎有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煉身體,一邊幫孩子撿籃球,一邊撿垃圾,還幫老人推車,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樂了別人的同時也快樂了自己。
我們要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yǎng)成講文明,講文明、講公德的習慣。在學校里,做到不說臟話、粗話,不打架罵人。見了老師主動問好,主動幫忙弱小同學,團結友愛。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扔紙屑、果皮,塑料袋。不攀折、踐踏花草樹木,不隨地吐痰。在家里,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在公共場所,愛護公共設施,愛護公共衛(wèi)生。乘車,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
那你們愛看新聞嗎在講公德時,有些人翻欄桿,有些人亂倒垃圾,有些人在公園亂扔果皮,看到多不衛(wèi)生呀!還有時候,街上公演電影,人們都圍在一齊觀看。一邊觀看,一邊吃東西。但是到了第二天,那個地方就會有滿地的果皮,就像一個垃圾場,一片骯臟。當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不為為那些人們的行為感到無奈,感到可惜。人們之所以會隨地丟垃圾,是因為人們心里沒有文明。如果人們心中充滿文明,那他們必須明白:亂丟垃圾會破壞我們的環(huán)境,相必他們也不會那樣做了吧!如果每個人都不亂扔垃圾,那地上還會有廢紙,還會有果皮嗎
所以,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更不能隨手亂扔,要講文明、講衛(wèi)生,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是祖國新一代的建設者,所以我們更要樹立中國人的形象。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用心投身到建立完美家園的活動中吧,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揀起一片廢紙、拾起一個塑料袋,讓我們的家園凈起來,讓我們的家園亮起來。同學們,努力吧,爭做文明少年!
在社會中,我們認為講文明是一件微不足到的小事情。
可事實上,一件細微的小事都鐵證如山的證明這不講文明的惡習,比如說:“隨手丟棄的香蕉皮,而不遠處就有垃圾桶;在公共場所大喊大叫聲音震耳欲聾'……講文明有什麼不好的呢?在文明的陪伴下,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繁榮昌盛;在文明的領導下,我們的生活也越來美好;在文明的幫助下,我們養(yǎng)成了遵守紀律,嚴正守法,安居樂業(yè)的好習慣。我們心中的文明種子在處處傳播,文明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閃爍著。有句話說得好:“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币粋€好少年沒有好的心態(tài),不講文明,怎能使這個國家繁榮富強?顯得格外優(yōu)越,倍出人才呢?
“講文明,樹新風”其實沒有那麼高不可攀,再“講文明,樹新風”的起跑線上,人人平等,不管是:工人,白領,司機,老板,打工一族……都是平等的。絕不會是應為某個人注定一生都要做一個不講文明的人,做一個文明城市中的敗類,做一個人人厭惡,人人討厭的壞人。科技發(fā)展越來越先進,一位位科學家卓有成效的成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贏得了一個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然而,正因為科技發(fā)展的飛速,使政府更加重了對青少年:“講文明,樹新風”的教育。有時候,在電視上偶然見到這樣一句話:"文明一小步,等于跨進一大步。”或者“文明就是一扇窗,推開它就等于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家中,父母絮絮刀刀的叫教育我們要講文明,樹新風,只有講文明,別人才會看得起你,只有講文明,才會有著大好前途,不僅在家中,在我們的第二個家“學?!敝校彩欠裨浡牭竭^類似的話語。在你不講文明時,你是否被老師叫去侃侃而談……
文明要靠大家,只有講文明,樹新風才會得到眾人的尊敬與敬仰。讓我們立起文明之帆,處處遠航,在每個人的心中播下文明的種子。
有人曾經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弊鲈鯓拥娜耍@個問題興許會有很多答案,但是這些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基本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人!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傳統(tǒng)的禮儀之邦,“講禮儀”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顯著特色。《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也明確要求現代中小學生要禮貌待人,遵規(guī)守紀,嚴于律己。
在我們的身邊,有一部分同學還有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的樓梯上,經常會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為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的角落里食品包裝袋隨處可見,甚至有些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生和清潔工打掃,扔在地上是沒有關系的。再例如,有些同學頸長在學校的走廊里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還有一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破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學習文化放在首位,而忽視了社會公德的培養(yǎng)和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注重自己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言談、行為舉止,自覺履行我們應該遵守的文明禮儀。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情切,是平時遇到師長時的主動問好,是一不小心碰到對方后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地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行為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后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yǎng),是被大家廣泛推崇的一種道德行為。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良好的行為習慣做起,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好學生。讓文明之花、禮儀之花開滿校園。
老師同學們好,我是八(2)班的劉晨淦。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講文明,樹新風》。
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長期積淀的東方傳統(tǒng)美德形成了我們特有的道德觀念,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眰鹘y(tǒng)美德不應離我們遠去,而應繼承于我們身邊。它不僅在過去發(fā)揮了作用,在現在,在將來,傳統(tǒng)美德仍要長久地發(fā)揮作用。恰逢今年的9月20日是我國的第14個“公民道德宣傳日”,我們應該響應號召,成為一名講文明的時代青年。
一名講文明的時代青年,應該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但我們當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讓我們來看看身邊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如早上乘坐公車來學校的時候,有些同學看到一個年邁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車也不讓座,自己閉上眼睛繼續(xù)補一補覺。到校后見到走在校園的老師,一言不發(fā)低頭繼續(xù)走路。上課的時候,隨意和周圍的同學說著昨晚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下課的時候,將用過的草稿紙隨手揉成一團扔在地上后就離開教室去上廁所。上完廁所后,提上褲子一溜煙地就趕緊跑到走廊和同學聊天。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一個正在學習知識的中學生,卻做出那么多不講文明的事情,實在令人感到羞愧。要想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我們必須從身邊的事情做起。比如說,在家里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里我們對遇見的老師問聲好,上課時遵守課堂紀律,不亂扔垃圾,上廁所后沖水,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等等。這些微小的行為或許不足以讓我們立馬改變太多,但是日積月累卻是可以改變一個社會的風氣和習慣。
文明是一種好習慣的堅持,同學們,讓我們全校上下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為維護我們的文明和諧社會而不斷努力,做個響當當的中國人!
同學們: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文明、進步的表現。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向被人們稱作禮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總理請一位姓朱的理發(fā)師傅給他刮臉,剛刮到一半,周總理忽然咳嗽了一聲,朱師傅沒提防,刮了個小口子,朱師傅心里一陣緊張,忙說:“我工作沒做好,真對不起總理?!敝芸偫砦⑿χ鴮捨克f:“怎么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沒和你打招呼。還幸虧你刀躲得快?!笔潞?,周總理還一再向朱師傅道謝,盡力消除朱師傅的顧慮。
我們小學生從小就應該講文明,懂禮貌,語言和行為都要彬彬有禮,文雅而不粗野,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對長輩,對老師,對說話對方表示尊敬時,要稱呼“您”;請求別人做什么或給予幫助時,要用商量的口吻說“請”;別人幫助了自己時要說“謝謝”;當別人感謝你或有事向你道謝時,要說“別客氣”或“沒關系”;當你無意中妨礙了別人或給別人添了麻煩時,要主動說“對不起”;早晨上學或路上遇到老師、同學、朋友或其他熟人時,要主動打招呼,說“您早”、“你好”;分手時互相說“再見”。說話時,態(tài)度要和藹、謙遜、文雅、親切、得體,決不可以說臟話、粗話,要堅持說普通話。
待人接物,行為舉止,都要講究文明禮貌,講究儀表儀態(tài),無論在校內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罵人,不撒野。要學會克制和謙讓,自己不對,要勇于自我批評;別人不對,要能原諒別人的過失;當別人對自己表示歉意時,更不能得理不讓人。
到他人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擅自進入別人房間,是魯莽是行為。任何人在工作、學習時都需要專心專意,因此要盡量避免去打擾別人,當別人正在休息時,尤其是睡著了的時候,更要盡量避免打擾別人、影響別人。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講文明講禮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做到和氣、文雅、謙遜,不講粗話、臟話,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講文明樹新風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同學及他人交談時,可能會不經意發(fā)出一句簡單地問候;做一件舉手之勞的事情;給需要幫助的人行個方便……有句名言說得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辈灰詾橐患拿鞯暮檬潞苄。筒蛔?認為一件不文明的壞事很小,就做。
在電視上,我曾看過這樣一個廣告:一位年邁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車,沒有空位,她提著東西搖搖晃晃。坐在她身邊座位上的青年們竊竊私語:“你讓吧!”“你讓吧!”這時,一位好心的叔叔從公交車的后面跑上前來,拉著老奶奶的手,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
啊!講文明樹新風就是一個“空位”呀!
記得去年三月,我校以掛提示牌為主題:提醒同學們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擁擠、愛護校園公共設施、花草、節(jié)約用水等。大家紛紛利用廢舊物品,經同學們靈巧的雙手,設計成各種各樣圖形,在上面書寫著幽默、風趣的文明用語。懸掛在醒目的地方,時刻提醒同學們講文明樹新風。
還記得上個月我當值周生時,曾見過這樣的場面:一個個一年級的小同學在操場上撿垃圾。當我走上前問他們是幾年級哪個班時,他們只說才入學的,卻沒有說出班級和姓名。講文明樹新風就在一個舉手之勞的動作,不分年齡。
在社區(qū),一個小男孩放風箏時,不小心風箏掛在了大樹上。取下風箏只能借助花園的長椅,為了不弄臟長椅,讓人們累了能夠坐在椅子上休息,他在長椅上鋪上一張紙,小男孩兒摘下了風箏。
原來,文明是一張紙的厚度呀!
由此可見,講文明樹新風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也十分廣泛。它是沙漠旅行者不可缺的一瓶水;是咖啡中的一塊方糖;是一葉方舟。帶我們駛向美好生活的彼岸。
讓我們攜手并進,一起迎接文明使者,在心靈深處綻放出一朵朵沁人心脾、圣潔的文明之花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