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總結(jié)網(wǎng) > 學習總結(jié) > 學習心得體會 > 員工學習紀實文學《梁家河》心得體會

員工學習紀實文學《梁家河》心得體會

| cwl2

員工學習紀實文學《梁家河》心得體會

認真研讀完《梁家河》,輕輕合上書頁,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深深地震撼了我。聯(lián)想到自己從事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年時間里,既為自己從事這份工作感到自豪,同時也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感到慚愧。不禁讓我再次想到了印在《梁家河》封面上那句話,“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1969年1月,15歲的懵懂少年習近平,和2.8萬名北京知青一起被分配到延安插隊,15名知青被命運之手拋到了“原始、窮困”的梁家河。在經(jīng)過了“跳蚤、飲食、生活、勞動、思想”的折磨之后,習近平學會了掏地、挑糞、耕種、鋤地、收割、擔糧。習近平虛心地跟著農(nóng)民學各種農(nóng)活,他說:“我就是一個農(nóng)民。”正因為如此,當大部分知青陸續(xù)以考學、當兵等方式離開梁家河,習近平?jīng)]有怨天尤人,把每一天、每一件事都當成自己成長,從而使他真正成了梁家河的一份子。

20歲出頭的時候,習近平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lǐng)廣大社員苦干實干,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立了第一個鐵業(yè)社、縫衣社和第一座磨坊,建成了陜西省第一個沼氣池,這一樁樁鮮活的事例,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責任擔當。

“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當年紀不滿16歲的習近平作為北京知青插隊到梁家河的時候,是否想到這里將是他牽掛了40多年的第二故鄉(xiāng),這里將是他夢想起航的地方。

書中蘊含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和堅持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工作責任,始終保持敢打敢做,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值得我學習一生。

感受最深的就是總書記與群眾間的淳樸深厚感情,處處都透露出一個“實”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作為一名思想宣傳工作者,我將認真學習梁家河的大學問,深入汲取梁家河的思想內(nèi)涵和精神實質(zhì),將自己的理想與自身從事工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做一名知行合一、踏實肯干的奮斗者。

24046